课程改革

滨海县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工作方案

2025-09-20 19:49:27

滨海县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力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现决定将2025年作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相关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课堂效益、提高课堂品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进一步落实“校长抓、抓校长”工作机制,规范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全县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形成有区域影响力、可“复制”的“生·活”课堂教学品牌,涌现一批“生·活”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

(二)不断总结经验并及时推广,发现一批教学改革成果显著、有效落实育人要求的教育教学案例。

(三)根据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推动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促进全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课比天大。一堂课不仅关乎知识传授、思维提升、素养落地,还关乎教师发展、学生成才、国家发展。师生对课堂要有敬畏感:教师要坚信“上好课是最大的师德”,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要本着“在课堂上学做人”,认真预习、听讲、复习。

(二)坚持素养导向。理解学科育人价值,把握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实现从“教书”到“育人”的全面转变。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寓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之中。

(三)坚持系统思维。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就课堂改课堂,需要课前课后的配套内容改革。要坚持系统思维,将“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与强化教学常规、推进校本研修、加强作业管理、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改薄增效以及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以“生·活”课改为载体推进教师、学生及学校共同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四、主要内容(内涵解读)

尊重生命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义,突出生本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生长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凸显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坚持生态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一)凸显主体的生命性,构建活泼课堂。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实际,开发、引用情境和案例,使用多样化的方法开展有趣的活动,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2.落实课程思政育人。教师要高度尊重生命的地位和人格,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阵地作用,“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3.遵循规律彰显个性。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活动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活泼地参与课堂活动。

(二)突出理念的生本性,构建活力课堂。

1.基于学生认知实际。课堂教学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通过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大程度地发生共振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2.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教师要从关注教学目标向关注学习目标转变,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充分表达和展示的舞台,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

3.构建富有活力课堂。活力课堂,是学生、教师和学科知识都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通过独特的魅力、独到的见解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处理,灵活呈现给学生。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深度的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领悟知识的深刻内涵。

(三)坚持场域的生态性,构建活跃课堂。

1.营造和谐课堂环境。生态课堂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创新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在合作时,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启发、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等,有利于构建活跃的生态课堂。

3.思维活跃氛围活跃。通过有效提问,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所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变得更加和谐愉快。

(四)强调实施的生成性,构建活动课堂。

1.重视良好习惯养成。善于在日常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展示和点评,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平时养成性”。鼓励学生敢于展示、会自学、会讨论、会评价、会补充、会质疑,在学生学会学、愿意学上给出指导性建议。

2.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信息搜集能力,通过思维活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行合一”等。

3.注重知识自然生成。教师应当根据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设计,允许生成并提供相应条件和机会。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学科知识自然生成。

(五)重视目标的生长性,构建活性课堂。

1.关注学习目标达成。教师应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结合具体学情,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将学习目标落细落实。面向全体,要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进阶,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发展。

2.积极评价激发活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和训练学生展示出问题和思路,善于在具体的展示、点评环节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优秀点。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自信,激发学生丰富的潜能,让学生迸发出智慧,实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活性”思维相结合,构建活性课堂。

3.促进核心素养生长。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其具体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构建“生·活”课堂。

1.明确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2.一体预设学习结果。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一体化地预设学习结果(学习成就),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没有。

3.发挥评价积极作用。让评价镶嵌在教学过程中,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达效,真实地评价教学效果,以便调整下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用证据分析、改进、达成“教了、学了、学会了”,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五、推进措施

(一)总结提炼,思想再统一,彰显“生·活”课堂教学改革新主张。

1.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各学校要组织对前一阶段“生·活”课改工作进行阶段回顾,总结提炼取得的成功经验,清醒认识本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存在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靶向发力,推动学校“生·活”课改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2.明确推进课改意义。各校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滨海中学陆建校长以“深化教学改革,引领学校发展”为题的关于推进课改的情况介绍,深入学习“生·活”课改的内涵解读,进一步明确推进“生·活”课改的意义。

3.统一思想提高站位。“生·活”课改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要加大宣讲力度,营造积极氛围,让学生认同课改对自身培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让教师认可改革的目标、方向和任务,引导全体师生树立“主人翁”意识,确保将改革落到实处。

(二)活动推动,行动再落实,掀起“生·活”课堂教学改革新高潮。

1.校长带头骨干引领。在教师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各学校要邀请专家来校作指导,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认真评课,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并要在“生·活”课改工作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意见。

2.活动推动强行入轨。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落实“每周一个小活动,每月一次大活动”的要求,各集团校要根据活动安排,组织开展专家引领、“1+N”式师徒结对、校内校际间同课异构、集团内研修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

 

3.科学研训强师提质。教师是落实课改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加强对校本化范式的研究,不断完善。要围绕“生·活”课改,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要强化科研引领,要求教师加强反思,撰写课改体会、论文,针对课改难点开展课题攻关。

 

4.打造品牌范式领航。进一步打磨品牌学校已有的“生·活”课堂教学改革范式,提炼滨海县“生·活”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与范式,示范、辐射、带动全县“生·活”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三)明确责任,管理再强化,取得“生·活”课堂教学改革新进展。

1.层层落实责任。各学校要按照全县的总体安排,制定本单位推进年的实施方案。健全组织保障,层层分解任务,学校管理者每人要领办一个问题、牵头一个学科、联系几个教师。坚定“在教学改革要求的落实上,要不让半步,不留情面”的信念,主动担当作为。

2.严格考核奖惩。各学校要建立健全“生·活”课堂教学改革的奖惩机制。对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教师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力的教师要建立惩处机制。要将推进课改工作纳入到晋升晋级、评先评优之中,与学校的绩效考核挂钩。

3.注重过程指导。县局成立“生·活”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工作指导组,明确专人负责联系各集团校开展工作。定期对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指导。常态化开展“生•活”课堂改革示范学校培育工作,把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六、具体安排

见《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工作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