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

“学思融通”概念简析

2025-09-20 19:45:02

一、定义

“融通”,指融合通达,融会贯通。“学思融通”直指“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的学思割裂型课堂现状,倡导以“学”为基础和前提的“思”,以“思”为深入和拓展的“学”,全面打造“思维型”课堂,促进“学”与“思”融合通达,达成“知”与“行”合而为一,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内涵

1.“学思融通”是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两千年前,孔子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名言,从反面强调“学思结合”的重要性。“不学而思,终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怠”,强调“学”的重要;“学而不寻思其义,则罔然无所得”,强调“思”的可贵。孔子“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后世学者的普遍认同和切实遵循。

2.“学思融通”是新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强化立德树人机制落实,实施“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育人方式,将课堂教学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学思融通”来提升人的核心素养,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学思融通”是“让学引思”课改基础之上的方法优化。盐城市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有“有效教学”到“让学引思”再到“学思融通”的三个阶段:实施“有效教学”,形成行之有效的校本化教学模式或范式,促进课堂效益由“低”向“高”转变。推进“让学引思”,进行“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促进课堂重心由“教”向“学”转。主张“学思融通”,建构整体协调、多维共进的区域教育生态系统,促进课堂学习由“学”向“思”融合

4.“学思融通”是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境界提升。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日趋先进,学习资源趋向丰富,但人的思想却极容易被这些发达和先进所淹没。知识的积累要靠“学思融通”,技能的形成要靠“学思融通”,创新的起点就在“学思融通”。“学思融通”得好,学生才能成长得好;“学思融通”得好,教师才能干好工作;“学思融通”得好,师生才能更好生活。